人与野兽的界线在哪里呢?
其实很多时候,这个界限会很模糊,远比人类自认为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界线模糊得多。
而越是远离中原文明,周旭庭的这种感慨就越是深刻。
就在周小龙正在关家开会的时候,周旭庭这位风流不羁的大才子却并未如周小龙所认为的那样正在与当地技女深入交流,而是已经回到了冒险者号上,坐在船长室的台灯前奋笔疾书。
“倭人似乎天生就被分为两种,其一曰为武士,其二曰为贱民。而其武士可对贱民予取予夺而不受惩罚,甚至当街斩头之事都缕有见闻……”
“……其民性惧于强者而寡于廉耻,礼于外而狷于内(划掉)(标注‘要白话’x3)……”
“如果一个中原人初见一个倭人,会因其礼数周全而心生好感,然其之所以礼数周全是因为他畏惧而不是因为他尊敬。”
“倭人虽学有礼数却将其当做一种技术,是用来向强者表示屈服的技术,与剃头修脚挖鸡眼之术并无区别,至使其礼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是谓有礼而无数也。”
“倭人之妇女地位之低微到无法想象,虽我中华也有奴婢、小妾等以人做物之陋习,但比之倭人却仍是大有不如……”
黄铜笔尖在硬质纸面上沙沙作响,这是秦府生产的第一款蘸水笔……而旁边的超细墨汁则是秦府生产的另一种文具,既可配新式的蘸水笔,又可以配合传统的毛笔,而且开盖既用省去了研磨的烦恼,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人追捧。
至于用于书写的厚纸本,其规格与船长日志的材质相同,笔迹不晕不染吸收极快,而且固色效果极佳,即便沾水也不会伤了字迹。
这套文具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乃是肖恒得知周旭庭想要一起前往美洲大陆时的特赠品。
按照肖恒所说,周旭庭此次经历将是空前绝后之举,是注定会写进史书的。
而肖恒对周旭庭的要求也很简单,就只有一个——无论写什么都要尽量使用白话文。
周旭庭很清楚,秦府近来正在推行白话公文和白话写作,让传统士林为之骄傲的诗词文章中的“文章”二字可能很快就要大变样了。
而周旭庭也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的“科举”是不是也要推行白话文了?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科举可是毕生大事,对其再怎么为重都不为过。
而周旭庭这番文章若是正巧赶在了秦府推行白话文这个节点上……那么今后他周旭庭作为推行白话文的功臣,是不是也会有所回报呢?
所以无论是青史留名的诱惑也好,还是为自己积累政冶资本的考量也罢,周旭庭对这本《东游记》那可是真的上了心的。
近段时间虽然在周小龙看来他最近连连夜宿技馆沉迷于男女之事,可实际上周旭庭却是在田野调查,从(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