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原创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大唐从大都督开始到皇帝> 正文卷 第592章唐皇:是太子撑起了大唐的脊梁和根骨!

正文卷 第592章唐皇:是太子撑起了大唐的脊梁和根骨!

  

第五百九十二章唐皇:是太子撑起了大唐的脊梁和根骨!(4更,求订阅!求自订月票

两日后。

清晨,长安。

皇宫,朝堂上。

这一日的早朝,刚开始不久。

李世民高坐皇座之上,下方官员分列两侧,李世民让百官平身之后,目光便直接看向目前兵部唯一坐镇的侍郎方毅。

他说道:方爱卿,兵部可有吐蕃的前线消息?两日前乃是两国对赌之日,现在前线对那场赌斗的胜负,可有只言片语传回

这一场赌斗,事关大唐能否获得关键性的一月停战期,所以不仅李世民关心,百官都无比关心。

而且这几日更有流言响起,说大唐太子殿下也已然偷偷离开了长安,前往了前线,所以他们便更加关心前线的安危了,毕竟若是这个消息是真的,一旦前线有危,岂不是也意味着太子殿下有危险。

现在太子李恪在百官和百姓心中,都有着无比高的地位,被所有人认为是大唐的未来,若是太子出现意外,那对于整个国家的打击,都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他们一听李世民的话,便全都连忙看向方毅,眼中充满了紧张之色。

哪怕是房玄龄、魏征等人,也都是一样。

兵部侍郎方毅听到李世民的问话,直接大步向外走了一步,他:躬身说道:“回陛下,兵部暂时尚未收到任何来自前线的消息,从吐蕃前线传回消息到长安,少说也要两天多一点的时间,可能前线的那场战斗持续的时间不短,所以现在消息应当在路上”。

“不过还望陛下能够宽心,在赌斗之战开始之前,兵部曾收到前线的消息,李大人说前线收到了来自太子殿下送的中科院最新研发的武器,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赢得这次赌斗,故此还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放心,我军必胜!”

方毅身为兵部现在唯一的话语人,语气和态度都十分自信,此时众大臣听到方毅的话,心里也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再胡思乱想,也都只是自己在瞎想,是自己吓自己,还是兵部的话,更让他们相信。

李世民也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方爱卿所言极是,消息传回至少要两日时间,路上若是稍有耽搁,时间便可能会更久,倒是朕太过焦急了,或许过些时候,具体的消息就能回来了。”

他说道:兵部要及时关注前线的消息,一有消息,必须立即送到宫内一”。”

方毅连忙说道:“微臣遵旨!”

李世民点了下头,方毅便直接退了回去。

他看向百官,说道:“现在赌斗的结果还未传回,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必须要提前做出应对才是,凡是要向最坏处想,如此才能确保每一件事都不出错。”

李世民说道:“武士護,吐蕃百姓迁移之事,做的如何了?若是前线真的溃败,我军退兵一百里,境內的百姓便直接没了依托,必须要迁移出,才能保他们的安危。”

武士護闻言,连忙站了出来,说道:“回陛下,吐蕃距离边境方圆两百里内的百姓,都已经全部迁移了出来,很大一部分的百姓迁移到了剑南道,其余百姓则是迁移到了大唐各地,户部给他们分了良田,并且派专人来安置他们,保证可以将其安置妥当。”

李世民很满意的点了下头,说道:“很好,吐蕃刚刚归属大唐不久,百姓的心中必然充满不安,户部一定要妥善安置,确保百姓们的生活不受困扰。”

“是!微臣遵旨!武士獲直接点头说道。“陛下

可刚说完,却又见武士覆有些欲言又止,他看向李世民,脸上充满了迟疑。

“有话便说?”李世民见武土鹱犹豫,直接开口说道:今年太子妃便会与恪儿正式成婚,以后你便为大唐之国丈,并无不可言之事。”

武士鹱闻言,深吸了一口气,终是说道:“陛下,微臣在下面,曾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什么风言风语?李世民手指微微抬起,问道。

武士發看向李世民,说道:“传言中说太子殿下暗中去往了前线,要去参加对赌之战陛下,前线何其危险,那对赌之战又是敌方提出的,凶险程度更是可以预料!”

“所以微臣一听说这些风言风语,便夙兴夜寐,心中担忧的厉害,故此微臣想知道,殿竟

武士鹱声音越来越低,最后也没有说完,而他没有说完,但李世民又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眼眸微微一敛,沉默了片刻,旋即抬起头来,目光环顾百官,说道:“诸卿,你们是不是也都与武土獲一般,听过这些传言?”

百官闻言,彼此对视了一眼,旋即都连连点头,脸上也都有着止不住的忧色。

房玄龄说道:“陛下,微臣也曾听说过这些,而且微臣也曾去中科院打探过,只是中科院的人却一直说殿下在中科院研究武器,所以微臣一时间也无法判断真伪了。“

李世民微微点了下头,他思索了片刻,说道:“朕不知道这阵风言风语究竟是从何处响起的,朕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善意还是恶意将其散播出去的,但此事的真伪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那一日的狂风与大雪,不由得想起了那一日李恪所说的太子守国门,当让盛唐超越强汉的慷慨之语。

他沉默了一阵,终是开口说道:朕不想去计较那一些了,朕想说的只有一个,那就

他看向百官,双手下意识握紧了拳头,说道联,有一个好儿子!大唐,有一个好太子,你们的未来,有一个好君王啊

“什么

李世民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在场的众人,有谁是傻子,所以他们只是略微一思索,便陡然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而这些,让他们脸色都瞬间——变。

因为李世民这话的意思,岂不就是说,太真的去往了前;线

太子,为了大唐,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又一次孤身冒险了。

这”.陛下,太子怎么能怎么能让太子犯险啊,此事宁可微臣去,也绝不能让殿下去啊!”

房玄龄止不住的说道。其他大臣也都连连点头。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若非此事唯有恪儿能做,或许此去者,便是朕了!恪儿曾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才为大唐的脊骨!”

“但现在,身为父亲的朕,却只能在后方,反而是让儿子去为朕直面风雨,大唐的脊梁是没有弯,仍旧笔直的站在那里,但这脊梁,却是恪儿为朕,为大唐撑起来的!”

百官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都忍不住一震,他们脸上的神色,在此时极其复杂。

既震动,又担忧,既敬佩,又心疼。

他们的脑海里,似乎都出现了一幅画面,那便是在那战场之上,唯有太子一人,直面百万雄兵,太子李恪背脊挺直,手持大刀,可刀上却已然沾满了鲜血。

在他的脚下,则是无数的尸首堆起来的高山。那些尸首,有敌人的,也有自己人的!(的诺的

血流成河,尸骸遍地,唯太子一人顶天立地

想到这些,他们的思绪便极其复杂,对太子李恪,说不出来的想法。

太子离长安,所为是家国大义,所为是江山百姓,此为他自己的选择,更是他为太子之责任,故此朕从未多说什么,朕也希望诸卿能够心知便好,切莫在外言说,万一被敌国之人知晓此事,那便是真正置恪儿于死地了

百官闻言,都连忙说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长长吐出了一口气,说道:“既如此,那便退朝吧,兵部盯着前线的消息,一有便立即送到宫内-一”

“报一-”

李世民的话还未说完,忽然间,便见一个侍卫快步走进了大殿内。

他向李世民直接一拜,说道:“启禀陛下,吐火罗、新罗、室韦、渤海国、勃律五国使臣抵达宫外,欲求见陛下!”

“什么?五国使臣

听到侍卫的话,李世民眉头陡然一挑。

房玄龄等大臣,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面色忽然一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